羊城晚报|以“侨”为桥 司法护“侨”

作者:原创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2-10-15  浏览次数:14685  [打印此页 关闭此页]

汕头,百载商埠,百年侨乡。曾有数以万计的潮汕人从这里出发,下南洋、闯美洲,目前旅居海外的潮汕籍侨胞约1500万人,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汕头经济特区也因侨而立、因侨而兴。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汕头视察时强调,汕头经济特区要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加强海外华侨工作,引导和激励他们在支持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密切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近年来,汕头两级法院以“侨”为桥,围绕“聚侨、惠侨、引侨、联侨”,提供优质涉侨司法服务,为推动侨乡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贡献司法力量,奋力书写新时代“侨”文章的崭新章节。


图片

汕头中院与市侨联联合开展涉侨纠纷调解业务培训班


守护侨文物凝聚侨胞“向心力”


在汕头,涉侨文物的司法保护受到高度重视。今年3月,汕头市金平区人民法院就保护潮汕铁路旧址执结了一起房屋搬迁纠纷。


1906年11月,由华侨张榕轩和张耀轩兄弟等筹资建设的潮汕铁路正式通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条由华侨投资兴建的纯商办铁路。


为让文化遗产重焕生机,汕头启动了潮汕铁路总务处车务处旧址修缮保护工程。然而,工程进行到一半却“碰壁”了。


原来,郑某、廖某向汕头某汽车运输公司租赁了两处房屋,房屋在修缮工程征收范围,租期到了一直不肯搬走,还要求公司给足补偿再搬,公司遂将两人告到金平法院。后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这两处房屋位置很关键,拆除后能够为修缮工程提供施工通道,后续还要在这里建造展览馆。”执行法官张福明介绍说,海内外许多侨胞非常关注这项工程。


为此,张福明在实地勘查现场后,多次约谈郑某和廖某,告诉其旧址保护的重大意义,并阐明拒不执行的法律后果,两人最终同意立即搬离。


一个星期不到,房屋正式移交拆除,修缮工程得以如期推进。


图片


“法院的执行彰显了法律的权威,其示范性和威慑力为这些涉侨文化遗产的保育活化工作帮助很大。”金平区城市更新局副局长黄晓丹赞许道。


这是金平法院以司法之力守住侨乡“根”、留住侨胞“情”的一个缩影。


为更好地延续侨乡文脉,今年4月,金平法院还与汕头市旅游投资公司联合建立小公园开埠区知识产权保护协助机制,助力小公园开埠区作为侨乡地理标志的培育、运用和推广。


“华侨一直有家乡的情结,作为潮汕人先辈‘过番’的起航地,小公园开埠区是海内外潮汕人共同的精神家园,这些修复和保护的侨文化,能吸引侨一代、侨二代,唤醒他们的家乡情怀。”阿联酋广东商会常务副会长张钦贤说。


图片


目前,汕头有5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华侨在汕头的民商事活动增多,涉侨婚姻、继承、买卖合同、借贷等纠纷逐年增长。2017年至2021年,汕头全市法院共审结涉侨一审民商事案件400余件,在审理过程中,“侨”身份查证难、案件送达取证难、涉诉华侨参与诉讼时间长成本高、诉讼代理人委托难等问题较为突出。


为进一步依法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合法权益,2021年12月28日,汕头中院挂牌成立涉侨审判合议庭,出台《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设立涉侨审判合议庭的实施意见》,决定在全市两级法院设立涉侨审判合议庭,助推汕头经济特区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为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贡献更多司法力量。


调解促多赢守好侨胞“根魂梦”


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作为全国唯一的以“华侨”和“文化”命名的国家级发展平台,是推动汕头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格局、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重要力量。截至今年4月底,试验区登记注册企业1243家,总注册资本448亿元。


广东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是一家由香港侨资在华侨试验区投资成立的企业。今年2月,因拖欠汕头市某贸易公司(以下简称“贸易公司”)1300多万元货款,贸易公司将科技公司告到汕头中院。


“拖欠货款主要是因疫情导致的运费上涨、周期过长和货款回收慢,我们正在想办法筹集资金。”科技公司负责人张先生告诉承办法官李铿。


经了解,李铿发现科技公司曾多次与原告确认尚欠货款,有积极还款意愿。为了帮助侨资企业挺过难关,李铿联合涉侨纠纷专职调解员,耐心对双方当事人释法调解,经多次协调,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科技公司分期偿还货款。


案件达成调解协议后,科技公司积极调整生产活动、回笼资金,2个月后提前还上了全部货款。


“法院通过调解帮助侨企解一时之难、促双方共赢,增强了侨胞回汕头发展的信心,让侨资‘回得来’也‘安得下’。”汕头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林健说。


该案的圆满化解,是汕头法院在法治轨道上携手侨胞再出发的又一生动写照。


“汕头中院高效的诉前调解既能减少企业的诉累,又解决了实质问题,为侨胞、侨资回乡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汕头公司网络部资深技术主管陈颖宇说。


2021年4月,汕头中院出台涉侨调解工作对接规定,推动在全市法院实现“涉侨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全覆盖,与市、区两级的统战部、侨联等8个组织建立诉调对接合作机制,选聘11名熟悉侨情侨意的专职调解员,参与涉侨纠纷的调解工作。同时,汕头法院还向基层延伸汕头特色涉侨“枫桥经验”,在部分侨胞侨眷聚集的乡镇、街村设立涉侨调解法官工作室,前移服务关口,依法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合法权益。


图片


近年来,汕头两级法院突出侨乡特色,找准司法服务着力点,调处100余件涉侨文化相关纠纷,依法保护小公园开埠区、潮汕铁路旧址、侨批文物馆、侨胞故居“四点金”等古物古建筑,增强潮汕籍侨胞的归属感,守住海外潮汕籍侨胞的“根魂梦”。


网络“云审判”架起惠侨“连心桥”


“太方便了!”在一起金融借款纠纷案件中,原告侨胞谢先生说,从国外回来一趟花钱不说,还耽误时间,很多华侨因此怕打官司,这也让他们在权益受损时不能及时得到维护。


原来,谢先生向汕头市龙湖区人民法院起诉了吴先生夫妇,要求其归还借款259万余元,并在庭前依法申请证人陈先生出庭作证。但陈先生人在新加坡,且身份无法核实。该案主办法官姚月英决定启用“授权见证通”在线平台,由她和证人在平台连线后,进行身份核实并调查询问案件相关事实,完成在线授权委托。


图片


案件审理得以顺利推进,法官后续也通过线上庭审,判决被告偿还谢先生全部借款本金及利息。


一网两地三方,全程线上“云操作”,见证了汕头法院跨境立案诉讼的新力量。


贴近“侨心”,为“侨”服务。为有效解决海外华侨华人诉讼难、成本高、诉讼周期长等问题,汕头法院借助即时通信、人脸识别、平台信息共享等技术,打造集在线调解、在线审判和诉调对接等为一体的全链条、一站式多元纠纷化解平台,实现“一网通办”的涉侨解纷服务,架起了惠侨“连心桥”。


同时,汕头法院还加强与海外华人商会、同乡会等民间组织的沟通联系,聘请当地能力强、威望高的侨领为海外联络员,协助法院寻找涉侨案件当事人联系方式、核实身份,为文书送达及案件审理、执行创造条件,通过“跨海互动”形成海内外侨界解纷新合力。近三年来,汕头法院共审结跨境民商事案件126件、涉侨及涉港澳台案件103件


“汕头法院将聚焦侨乡发展蓝图,全力做好涉侨权益司法保护工作,为聚侨心、汇侨智、护侨益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更好凝聚广大海内外侨胞报效家乡、建设祖(籍)国的强大合力。”汕头中院党组书记、院长万云峰说。